close

小時候面對父母的言辭,我們總是言聽計從;經過些歲月,知識告訴我們如何抉擇;到了現在,朋友與經驗決定了我們的決定。


  我想說,小時是無知的,應該是沒有人投反對票吧!除了課本上說"非人哉"與"想君小時必當了了"的兩位小朋友,我想大多數都是無知的,當然我也不例外,對於懵懂無知的我們,第一個學習對象不外乎長輩也通常是父母,從他們那學會了語言,也有樣學樣地模彷行為,再進入學校匡正思想,孟子說人性本善,荀子說人性本惡,我只是覺得天性如同白紙,有善根、有惡果,每做一個行為,不知是善亦或惡。所以透過教育,我們了解在世上運行的基本原則,並試著去實踐它。
  乃至小學、中學,開始面對大量同儕,不同的成長背景,不同的學習資歷,不同的思考悟性,不同的人格特質。僅管如此,前方總有著大量的知識與古人的思想在引導我們。漸漸地,我們懂得喜歡、開始學會任性、偶爾惡作劇、背負榮譽感。不過這一切不過是一個啟步,從這個時期我們擁有解讀日常生活的能力,我們會加減乘除,我們能分辨東西南北,我們知道女生與男生生理心理上的不同。伴隨時光洪流,開始了竸爭,就讀了高中、高職,開始修練不同於生活常識更深的專業。
  探討蘋果為什麼會掉下來,理解微積分是如何被什使用,思考電子對生活的貢獻,從這裡有突破常識轉為知識,有從一般知識開始獲得基本的專業識,而同儕的影響也愈趨嚴重,可能有人開始戀愛,可能有人開始感受壓力,可能有人開始接觸社團,可能有人開始擁有夢想。無論如何,這都成為我們的一部份,也就是少了什麼就不是現在的自己,在這個當下,我們也許茁壯,有些成長,有法律的限制與必然的權利。但總是能力有限,看待事情也難分對錯,面對問題則不分黑白。
  縱然來到了大學,更深一層的專業知識,也不能告訴你為什麼他與她為什麼在一起又為什麼分開,更沒有人告訴我們,未來是什麼樣子,我們會做什麼工作,會成為怎麼的人,但是這時的我們也擁有更多的判斷能力,開始為生活費打工,為專題煩惱,與同儕租房,也許也談了戀愛,又了解分手的痛苦,而昨日種種化為今日的經驗,或許讓我們擁有杯弓蛇影的困擾,或許讓我們飽嘗榮耀的光環,但此時的我們的確成為大家口中的大學生,哪怕總有些不成熟,但凡走過必留下痕跡,學識與經歷總是付出心血得來,這是不爭的事實也是成長的證明。
  但是,足夠了嗎?我承認自己的不成熟,但我相信我的知識與經歷,但我也體認一個事實,學的越多紛爭越多,每當我與父母有了爭執,我相信我的知識,卻換來"養你那麼大,都比你父母行就對了。","大學畢業,父母的話都不用聽了。"每每爭吵總是讓我十分矛盾,是您讓我有了判斷對錯的能力,又是您培育我們豐富的學歷,卻又祭出以前如何做,又或者翅膀硬了父母的話都不用聽了。我總是思考,如果不是學了那麼多,交了那麼多朋友,只有國小畢業,那麼是否我就能乖乖聽他們的話,照他們的意思過活,那麼如此又何必讀到大學。那麼讀到大學還不能為自己負責、下判斷,那這不就白走這一遭。
  也許這不過說明自己的成長還不夠,處理事情的態度與能力還不足吧!只是,這總是讓我感覺成長的無奈與矛盾。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x465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